军二十八团三营营长萧劲腹部中弹,肠子都流了出来,但他把肠子塞进腹内继续战斗。《萧劲》这件雕塑作品造型准确生动,悲壮之美令观者无不动容。天津美术学院教授于世宏创作的一座浮雕《卢德铭》,尤其夺人眼球。这块浮雕表现了卢德铭骑着白马紧握手枪向着敌人冲锋的一瞬间。浮雕占据了整面展板的位置,卢德铭持枪骑马飞奔几欲破墙而出,气势逼人。此战为掩护秋收起义部队转移,卢德铭不幸中弹牺牲,时年仅22岁。精彩的艺术品不仅再现了革命先辈不畏牺牲、勇猛杀敌的雄风英姿,也唤起人们对革命先烈的无尽思念。
油画《井冈山会师》是上世纪由著名油画家何孔德创作的一幅经典作品。该画已进入20世纪经典油画行列,前不久还入选了纪念建军80周年的《光荣与使命》大型军邮,是知名度很高的一件作品。
10月18日,一幅史诗油画巨作《春雷交响1927》由北京运抵井冈山,挂进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成为该馆的一大新亮点。该画由日出韶山、农讲所、斗争、武装暴动、巨著红文、日出东方六部分组成,作者杨谷昌现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设计师,曾任井冈山精神大型展览总设计师。
各类美术作品在展厅中运用得非常丰富。如《朱毛挑粮上山》场景中的人物,运用的是蜡像艺术加半景油画,其基本造型和布局,显然借鉴了著名画家罗工柳的经典油画《朱毛挑粮上井冈》。此外,还有国画《庆祝红色政权成立》、铜版画《毛泽东铜鼓脱险》、连环画《俘虏兵的故事》、漫画《支部是火车头》……
精美的艺术品常常是一个展馆吸引观众流连忘返、沉醉其中的重要因素,设计者显然深谙此道。
红军用过的斗笠[大江网-江西日报]
1928年8月30日,湘赣敌军组织4个团会攻黄洋界。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在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凭险抵抗,打退了敌军的多次进攻,成功地保卫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场景介绍:采用场景结合影视的设计手法,在半开放式的场景中,前景为实景表现,背景则运用背景画和投影扣像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当观众走近场景时,弧形的背景墙开始表现激烈战斗的动态内容。同时,前景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表现炮弹轰炸和烟雾的效果,在配以轰隆隆的音响效果,真实地再现硝烟弥漫的战争场面。[中国江西新闻网]
1928年10月,为了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经常与井冈山军民一起往返一百多里到宁冈等地挑粮,他们经常在黄洋界荷树下歇息。“朱德的扁担”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场景介绍:以井冈山风光为背景画,山间小径、大树浓荫,远处起伏的山岗,树下毛泽东、朱德利用小憩间隙与战士们亲切交谈,做到人物与环境切实结合,并着重革命队伍上下一致。整个场景呈现出浓厚的革命乐观主义的理想情怀。[中国江西新闻网]
珍贵文物瞻仰:拭去历史的尘埃,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物什”,依然发出不朽的光芒,折射出时代风云里的一幕幕动人传奇
朱德的扁担,罗荣桓的“工”字银元,黄洋界保卫战的迫击炮……这些都是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声名赫赫的珍贵文物。它们被摆放在显要的位置,向人们讲述着那一段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
朱德的扁担名闻天下,早已写进小学教材。而展厅淡淡的灯光下一挺朱德使用过的花机关枪,锈迹斑斑静立展柜中,引起了观众新的兴趣。面对这件珍贵的文物,1928年第一次反“会剿”龙源口战斗的枪声仿佛就在耳边响起,朱德的高大身影仿佛就在眼前……枪林弹雨的危急关头,朱德手端机关枪直冲阵前,向敌人扫射,掩护部队进攻。这一英勇形象,从此定格在中国革命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