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的遗址极大地丰富了遵义的"红色文化"内涵。这里,差不多每个人都能讲出几段关于长征的故事,随便问一下路边的市民,都可以准确地告诉你去往"遵义会议旧址"的道路。人们感受到红军和长征留给它的,已不是几处简单的旧址,而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红军不怕远征难,我们不怕风雪寒。饥了想想过草地,冷了想想爬雪山。渴了想想上甘岭,千难万险只等闲。为了渠道早通水,争分夺秒抢时间。"北京雷锋小学六年级的王蕊在"红旗渠诗抄"前,边记边轻声念。位于河南林县的"天河"红旗渠的修建,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太行山区的贫困面貌,更可贵的是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铸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文化",而这笔宝贵的文化财富也已"升华为伟大的民族精神"(一位来自上海参观者的留言)。
经济工程--"开发一方红土,致富一方人民"
一些多年在革命老区工作的同志告诉记者,老区在战争年代留下了许多遗址和动人故事,这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资源,有利于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推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琼海市椰子寨村,曾在革命历史上创造了海南岛"23年红旗不倒"的光辉历史,铸就了琼崖革命根据地重要历史遗迹。据了解,3年来,这里开办起越来越红火的旅游业,村民们为游客讲解革命历史,领着游人去果园采摘水果,去田间戽水、犁田,进家里烧饭做菜。客人满怀收获尽兴而归,椰子寨人也从此迈上了小康路。位于河南漯河的"大同世界"南街村,近年来大打"红色旅游"牌,受到了国内外游客的青睐。2002年,南街村接待中外游客近50万人次;2004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共接待游客3.73万人次,门票收入76.8万元,宾馆客房入住率达到97%,创历年来接待游客的新纪录;2004年"七一",南街村又迎来旅游新高峰,日接待游客量创出新高。近年来井冈山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当地考虑到上山游客的需要,把用做扁担的竹子加工成名贵大方的手杖;将竹枝去青留黄,利用黄面雕刻山水人物,做成"刻花竹筷",让游人爱不释手,使得老区人民赚了个盆满钵满。[page]2003年,井冈山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3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84元。拥有上千平方米经营场所和数十万元资金的小井村农民黄谦淼说:"是小井村这块福地给我带来了发展机遇,红色旅游热帮我圆了小康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