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到这些地方来换个环境。
成蓉萍(井冈山导游):井冈山是毛泽东、朱德留给当地人民的宝贵财富。随着门票收入带来的效益,井冈山人在规划、修缮红色景点的同时,大力开发龙潭景区等绿色旅游资源。现井冈山森林覆盖率达82%,形成了“山上茂林修竹、谷间百鸟啁啾”的美景。为进一步美化山林,增添观赏品味,2001年3月,井冈山积极筹措资金,打响了茨坪周边山场“林相改造”的战役,共种植红豆杉、深山含笑、木荷、桂花、白玉兰等观赏树木8000余棵。井冈山做到修路和绿化“齐步走”,形成“一路一树种”、“一路一景”的格局:中心马路为水杉,红军南北路为水杉和香柏混交,桐木岭路为法国梧桐,南竹坑路为南方红豆杉,319线过境路段为水杉和木荷。五井路和长坑路还分别栽种“桂花”和“乐昌含笑”,成为独具特色的“香花路”。
邱作健:事实上,近来参观革命圣地的许多游客,都是带着实地感受一下党的历史的心情,对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六大”寄予了很高期望。翻开“一大”会址纪念馆留言簿,来自上海、北京、黑龙江、河北等地的许多游客,都纷纷写下了“参观一大会址,迎接党的十六大”的留言。
游客为什么选择红色之旅?
井岗山黄洋界炮台。(新华网河北频道记者江山摄)
当年,红军在长征途中的遵义市,召开了关系到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遵义会议。图为遵义会议会址外景。(新华网河北频道记者江山摄)
遵义会议纪念馆内的遵义会议会议室。(新华网河北频道记者江山摄)
遵义会议纪念馆前的街道两侧,各种小商店、小饭店鳞次栉比,极大地方便了游客的生活。(新华网河北频道记者江山摄)
图为遵义会议期间,毛泽东、张闻天等居住的楼房。(新华网河北频道记者江山摄)
主持人:游客为什么选择革命圣地?游客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来革命圣地的呢?
刘克钧:国防大学的同学说,我们朝圣来了!国防大学的前身是当年的中央红军大学。今年9月4日,国防大学经中央军委批准,选择遵义作为教学基地。遵义革命圣地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馆,是最早建立的革命圣地,而且一年365天,天天开馆。遵义革命纪念馆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遵义会议解决了党内的重大问题,是党成熟的标志,它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开始形成第一代领导核心。
周建华(上海航天局干部):我是团组织介绍来的。通过参观实地的历史史料,增加了我的爱国主义热情。来到革命圣地,我的心情很复杂,在现场感受一下和从其他途径了解到的情况确实不一样。来过实地后,我有了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度,爆发出一种激情。我对自己的人生坐标有了新的定位,应该向红军学习。去年我们捐助了14名贫困学生,今年捐助了29名。
刘英民(内蒙古牙克石市博克图镇下岗工人):不久前,我失去了干了几十年的工作,为了排遣心中的失落和郁闷,来到“一大”。我虽然在工作上下岗了,生活中却没有下岗,更没有对中国共产党失去信心。
胡叔坚(“一大”游客):我已经是78岁的老太太了,我和老伴都是参加过解放战争的军人,每年国庆期间我们都会来这里看一看,这是对牺牲战友们最好的纪念。看到现在的生活比蜜甜,比歌里唱的还要好,我们心里就特别欣慰,战友们的鲜血没有白流。
延安游客:我们就是来学习延安的革命传统的。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没有当年延安的灯火明,哪有新中国的“东方红”?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延安精神正在发扬光大。每年,络绎不绝的干部、群众、青年学生以及海外同胞和国际友人,前来延安学习革命传统,探求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