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浓雾大得数米之外就看不清任何东西的早晨,但为了踏访中央红军长征的足迹,特别是为现场察看习水县境内最大的红军陵墓——三锅桩红军烈士陵园,中国红色网群采访团一行还是乘车从习水县城前往西部32公里之外的隆兴镇,然后再步行四公里到达了三锅桩。
汽车在浓雾中颠簸着、寻找着,不知走了几个小时,终于爬上了一个高高的山头。只见一座座有四五米高的红军烈士坟茔,一块块两米多高的石碑,在浓雾中若隐若现,彷如擎天的大柱。
习水县境内最大的红军陵园——隆兴镇三锅桩红军烈士陵园。(江山摄)
这真是一个奇特的山区建筑群。说它奇特,因为这个占地面积400亩的庞大建筑群,拥有11座各集中埋葬了数十名红军烈士遗骨的庞大坟茔;而且,它是在没有财政拨款的情况下,由群众自发征集红军史料、自发筹集善款,在当地镇党委与政府及广大群众共同亲手修建,在荒山野岭中建起来的一个“爱国主义纪念基地”、一个隐藏于青山绿水之间的伟大情怀。
据同行的县党校副校长何思江介绍,红军长征途中曾前后三次途径隆兴镇。第一次是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分三路从松坎、遵义、桐梓地区出发,向土城、赤水方向进发,红三军团路经花秋、放牛坪、回龙寺于1月25日进入隆兴腹地,并在鼎新场留宿一夜。第二次是红军扎西整编后,为粉碎蒋介石七路纵队的包围,在1935年2月18日二渡赤水时,红军从四川古蔺一带挥师东进,于2月22日进入隆兴地段,选择淋滩过作为渡口,分别以淋滩、太平渡、二郎滩为主渡口,第二次渡过赤水河。第三次是红军从茅台三渡赤水河后,为出奇不意、克敌制胜,于1935年3月21日进入隆兴,再次选择淋滩为渡口,以淋滩、九溪口、太平渡为主渡口,第四次渡过赤水河。
位于习水县隆兴镇三锅桩红军烈士陵园内的红军坟墓。(江山摄)
1935年1月27日下午一渡赤水河前,留守隆兴的红三军团第五师第十五团,奉红军总政治部发出的《总攻训令》,在团长罗元发和政委白志文的率领下,进至三锅桩,阻击自东皇殿向下尾追而来的川军薛岳部。目的是和青杠坡战斗统一部署、同时进行,有力地粉碎川敌从侧翼向青杠坡打援的计划,减轻青杠坡一战中的不利局势,为一渡赤水赢得宝贵时间。战斗于28日凌晨时分在三锅桩打响。战场上硝烟四起,红军凭着无畏的牺牲精神、坚毅的革命信仰,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争夺战。几经落入敌手的阵地,都被英勇顽强的红军将士夺回。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两点时许,先后有300余名红军战士长眠于这秦家坳口青青的山岗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