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的湖北省博物馆
如今的湖北省博物馆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记者严斯林通讯员郝勤建、喻少柏摄
筹建于1953年的湖北省博物馆,前身是建国之初成立的湖北省人民科学馆,是我省最重要的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机构。1953年3月16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科学馆的基础上,成立湖北省博物馆,最初位于武昌水陆街。1956年,该馆迁至武昌水果湖,1960年,再次迁至风景秀丽的东湖之滨。
1999年1月,建筑面积5717平方米的编钟馆建成开放;2005年12月,楚文化馆建成开放;2007年9月,新馆综合陈列馆建成开放。站在高处眺望整个博物馆,高台基、宽屋檐、大坡面屋顶的仿古建筑,构成一个硕大的“品”字,气势宏伟。
馆内珍贵藏品和不断取得的科研成果,以及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显著成就,使该馆享誉海内外。世界上最庞大的青铜乐器曾侯乙编钟、中国冷兵器时代的翘楚之作越王勾践剑、地质年代早于北京人的郧县人头骨化石等,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并具有世界意义。
自2007年11月6日省博免费开放以来,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30余万人,成为湖北省重要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对外开放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