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第一副主席、党组干事会书记,随后兼任平津卫戍司令部政治委员。他参与部署领导了接管北平、天津两大城市的工作,指导华北局的工作重心及时从乡村转入城市,为党中央从乡村进入城市和确定以北平为首都筹备建立新中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此,党中央给予高度评价。1949年3月起,薄一波同志列席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参与党中央一些重大决策的讨论。7月,任党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参与组建中央人民政府各部委等多项工作,并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薄一波同志任政务院政务委员、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部长,后又担任全国编制委员会主任,仍兼任华北局第一书记。在陈云同志直接领导下,他和中财委的同志一起,精心组织了稳定物价和统一财经的重大斗争,取得了新中国成立后财经战线上第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他还担任过中央人民政府节约检查委员会主任,参与指导全国的“三反”、“五反”斗争。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后,薄一波同志任国务院第三办公室主任,协助周恩来总理分管重工业口工作,先后兼任国家建设委员会主任、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这时,国家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薄一波同志着重抓了156项重点工程,并参与组织领导了我国原子能工业的筹建工作。1956年9月党的八大召开,他再次当选为中央委员,随即任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1月,任国务院副总理。从这时起,薄一波同志参与对国家全局经济工作的领导。他注重从实际出发,尊重和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1958年“大跃进”运动开始后,他多次强调要注意综合平衡。他不赞成盲目追求建设速度、违反经济规律的一些做法,曾写信给毛泽东同志反映家乡群众生活问题和农业上的一些浮夸之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薄一波同志积极贯彻党中央制订的“八字方针”,工作卓有成效,受到毛泽东同志的赞扬。1963年他兼任国家计委副主任,参与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他直接组织领导了试办“托拉斯”这一改革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重大而有益的试验,还领导了物资管理体制的改革,为探索符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不懈努力和重要贡献。
“文化大革命”中,薄一波同志遭受残酷迫害。他刚正不阿、坚持真理,同林彪、江青集团的倒行逆施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1978年12月,党中央为他彻底平反,恢复名誉。薄一波同志在古稀之年又走上了党和国家的领导岗位。
重新工作之后,薄一波同志先后担任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在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上,被增补为中央委员。他全身心地投入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方针,坚决支持改革开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坚决支持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工作。他积极参加调查研究,思考和总结建国以来经济工作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探寻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新路子新办法。在兼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党组书记期间,他围绕计划与市场、速度与效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财政、外贸、工业体制改革等重大课题,领导展开深入研究,进行综合改革试点,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对于邓小平同志倡导创办经济特区这一新生事物,他从一开始就给予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新的经济体制,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
1982年至1992年,薄一波同志担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先后协助邓小平、陈云同志主持中顾委日常工作,为废除实际存在的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和实行领导干部离退休制度,推进领导干部的新老合作与交替,培养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等,做了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