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参加中央召开的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刘少奇同志是我们党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一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留下几百万字的理论著述,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里,我仅就刘少奇同志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的理论贡献,谈点体会。
新中国成立以后,刘少奇同志长期主持党中央日常工作,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方针政策的制定与组织实施。他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集中反映在《刘少奇选集》和《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中。
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经历了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刘少奇同志对这一时期的很多重大复杂而深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他主张调动一切积极性恢复和发展经济,“并逐步地稳当地过渡到社会主义”。他把新中国的国民经济成分概括为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认为“五种经济成分都要发展”,但“必须以发展国营经济为主体”,“逐步地增加国民经济中的社会主义成分”。他强调,“在建设时期,除开必要的国防外,一切工作和其他建设均配合经济建设”,“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他主张发展合作社经济,尤其重视发展农村供销合作,认为这是“我们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关键”。他指出,中国还是一个小生产占极大优势的国家,要用一种商业关系,通过合作社的方式,把千千万万分散的独立小生产者联系起来,并使他们与大工业联系起来,实现无产阶级对广大小生产者的团结和领导。
在党的八大筹备期间,刘少奇同志主持起草政治报告,亲自对30多个中央部门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记下了几万字的笔记。他提出“全国性与地方性相结合”,“在大力发展内地工业的同时,也要注意发挥沿海工业的潜力”,通过“刺激人民更高的消费欲望来促进生产”,“工业部门要根据人民的需要进行生产”,“采用最新技术就需要加强科学研究”等。这些观点,为毛泽东同志形成关于“十大关系”的思想提供了重要参考。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们党制定了正确的八大路线。刘少奇同志代表党中央作的报告和大会决议,科学分析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党的八大形成的正确认识,是毛泽东思想在建国后新发展的集中体现。
在中国这样经济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刘少奇同志为此进行了艰辛探索。党的八大以后,特别是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他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尝试改革经济体制,提出了很多富有远见的精辟观点。他认为,要按照“生产力的发展情况,实事求是地去建立崭新的一种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制度也“必须不断改进,使它更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既要有计划性,又要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必须充分发展商品交换”,“采取经济竞争的办法”,建立“国家领导下的自由市场”;要用经济的办法来管理经济,许多生产资料可以作为商品,要试办托拉斯,建立新型的教育制度和劳动制度,在农业生产中实行同产量相联系的责任制等。他首先提出“人民内部的矛盾”的概念,认为产生这一矛盾的原因是“领导上的官僚主义”。上述观点,在当时能够提出来是非常可贵的。
在改革开放事业深入发展的今天,我们回顾刘少奇同志的探索历程,学习他的思想理论,仍然感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刘少奇同志的革命精神和理论品格,特别是他善于从实际问题出发进行深入理论思考的态度和方法,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