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活动正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中掀起新的高潮。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整个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实践者、推动者,中央明确要求,坚持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推动全党的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一中全会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带头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本领,带头加强作风建设。
那么,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如何在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过程中发挥带头作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这无疑是一种考验,这种考验也可以称之为一种考试。在这种考试面前,我们该如何应答呢?毛泽东同志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指南。早在1949年中共中央领导人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之前,毛泽东同志就把共产党在全国的上台执政形象生动地比喻为“进京赶考”。实践证明,正是由于全党上下有了“赶考”之心,我们党才经受住了大大小小的多次“考试”,并取得优异成绩。
可见,“赶考”之心,无疑是共产党人的一种政治品质和精神境界。只有具备这种品质,才能在一次次考试中折桂,才能在一个个考场上从容应对。
如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考试”的科目、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想,要答好十七大交给我们的每一张答卷,党员干部必须怀有“赶考”之心 ,增强“应试”能力。
首先,有了“赶考”之心,才能正确对待“考试”。对学生而言,考试是检验学习成绩优劣的重要标准,对党员干部而言,“考试”就是工作实践,是反映一个党员干部能力大小、水平高低、宗旨意识牢不牢的重要标尺。学生考不好,可能影响一个人的发展,而党员干部“考”不好,就可能影响一个区域、一个系统、一个单位的工作。所以,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作为一种责任和义务,以真诚、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要有真学真用的精神状态,力求把党的十七大精神学深学透,融会贯通,转化为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转化为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唯此,才能在班子和集体中引好道路,作好决策。否则,“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不但带不好队伍,还会给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其实,有了“赶考”之心,才能增强责任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肩负着高举旗帜、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十七大己制定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将会越来越鲜艳,改革开放的步伐将会越来越坚定。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将十七大报告中的各项惠及广大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的各项决策精神,转化为各级党和政府的执政举措以及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和幸福体验。因此,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切忌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具体实际,因地制宜,切实抓好党的十七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车间、进村寨、进头脑的工作,真正把全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第三,有了“赶考”之心,才能摆正位置。打铁还得自身硬。要为人民群众做好工作,致富一方百姓,发展一方经济,就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经济的能力,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为此,党员干部不仅要带头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用十七大提出的最新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还要带头用足用活十七大精神,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切实增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为广大干部群众做出表率。“赶考”路上,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的“考官”,党员干部要转变工作作风,身先士卒,深入基层,深入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