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的冬天,周总理听说北京的公共汽车很拥挤,老百姓坐车很困难。一天下午五点多钟,正是人们下班的时候,周总理对秘书和卫士说:“群众反映现在坐公共汽车很拥挤,等车要一两个小时,现在咱们去了解一下情况,你们不要通告保卫部门。”当天总理亲自乘坐了公交车和无轨电车,在寒冷的夜晚走了大半个北京城。情况搞清楚了,总理很快召集有关部门同志负责研究解决交通拥挤的办法。他还提出许多可行的具体建议。比如,画出人行横道线,在繁华路口的马路中间设安全岛等,就是周总理提出来的,都是为了保证行人的安全。周总理在了解到群众反映的问题后,没有推让躲避,而是亲自乘坐拥挤的公交车体验,并在公交车上与群众交谈,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掌握第一手调研资料。调研结束,总理没有置之不管,而是积极想办法、找对策,提出了很多可行性建议。
我们常说群众利益无小事,周总理百忙之中依然想着群众,关心群众反映的乘车难问题,为此还亲身体验,总理的这种以民为本,亲民、爱民,时刻将群众利益挂在心里的精神值得每一名党员干部学习。
现在有些干部脱离群众,不了解群众需求,更不乐意到群众中调研。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总认为群众反映的问题都是些芝麻粒大小的事情,不值得一提。领导干部抱有这种想法,就往往会以工作忙为借口推辞群众,或者干脆对群众避而不见,忘记了人民公仆的责任和义务,背离了群众路线。
周总理官居要职却依然关心群众的小事,乐于深入群众中体验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这既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心为民的真实写照,也体现了总理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为官避事平生耻”,领导干部当以周总理为榜样,时刻将群众冷暖记在心里,真心实意的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唯有如此,才能够真心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