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前领导人胡耀邦的儿子胡德平在回忆父亲的壮烈人生和历史细节时说,1952年1月8日,时任川北区党委书记和行署主任的父亲在南充市检查工作。在步行途中,又检查了南充市人民政府办公大楼和工人俱乐部。这时许多拆迁户向父亲围了上来,纷纷诉说拆迁中的问题,当时政府威信很高,拆迁户也给足了领导们面子,虽无起哄闹事,但像这种直面的批评和意见反映,对父亲来说还是第一次。父亲耐心听取拆迁户的意见,又看到两处工程都存在大量的浪费现象,拆迁民房过多,因而当场指示因陋就简结束工人俱乐部全部工程,不准继续拆迁民房。并在1月10日致信南充市市长吴致中,请吴市长在南充市召开的二届三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宣读他写给大会的一封信,信中第二个问题写道:一年多来,公家修建房屋,不仅浪费很大,而且因为收回了大量国有土地,购买了大批民房,特别是将其中一部分拆掉,使政府财产与政府威望遭受了许多损失。在这个问题上,我犯了官僚主义的错误,应向人民群众检讨。(2012年5月9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真诚对待群众的监督批评意见,是善政善治的第一步。作为地方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人,在基层检查工作时,遇到群众拦截提意见,不是什么稀奇事。这一方面,说明群众相信党委政府,另一方面说明群众真的有需要党政官员协调解决的问题,他们也期盼“青天式”的官员能够为他们主持公道。尽管这种表达诉求的方式不值得提倡,但是,作为群众的父母官、人民公仆,能不能真心听取群众意见,并真诚表达个人意见,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是对执政党的一个考验,也是对人民群众的一个交代。胡耀邦第一次面对被拆迁群众并坦诚个人意见,勇于向群众检讨的精神和作风,值得现如今的各级各地党政官员学习和继承。
自古就有“官不修衙,客不修店”的说法。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些地方政府大楼富丽堂皇、豪华装修,不但影响了党和政府亲民的形象,同时也给被拆迁群众带来了利益上的损害和心理上的怨气。正如胡耀邦所认为的,新政府收购民房,购买城市土地,将其性质变为国有土地,是形势、发展的必然,并无不可,但是,政府对此土地的利用必须兢兢业业,精打细算,绝不能因替公家办事,就大手大脚,大大浪费,华而不实。还有,政府“购买了大批民房,特别是将其中一部分拆掉”,把原有的使用价值变为无用,岂不也是浪费。这种克勤克俭、艰苦朴素的精神和要求,不仅仅是对当时,就是对现在,也是必须具有的。其实,严禁超标准建设楼堂馆所,党中央国务院早就有要求和规定。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地方,动不动就爆出“白宫式”、“天安门式”的豪华办公楼,甚至一些地方还打着民生工程、市民广场的幌子,变相修建楼堂馆所。办公大楼看起来豪华了,但是政府离老百姓的心理距离却越来越远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经济再发展,社会再进步,艰苦朴素的传统不能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否则,群众有了怨气,民心发生了背离,极有可能影响执政之基、长治久安大业。
在社会发展、城市建设的进程中,势必会涉及到拆迁安置以及公私矛盾。怎么解决?必须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始终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切实保护群众居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伤害。胡耀邦认为,一定要对被征收、征用方的私有财产,进行合理补偿,对人要妥善安置。再次,在公私矛盾严重之时,政府应起带头、疏解作用。在经济大发展、社会快进步的今天,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拆迁过程中的公私矛盾更加突出,尤其需要我们各级各地党委政府坚持富民拆迁、阳光拆迁、和谐拆迁,不让被拆迁群众在城市化进程中被边缘化。但是,个别地方,在城市拆迁中,包括在工业化进程中,不能很好地坚持群众利益至上,而是强调国家或政府用地利益,擅自圈地、违法用地,不但屡屡触犯用地红线,更给群众的私有财产造成伤害,强制拆迁、野蛮拆迁,不但影响了党和政府为民的形象,更容易激化矛盾,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让群众心里添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