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诞生在巍巍宝塔山下、滔滔延河之滨的《延安颂》,是年仅19岁的莫耶和郑律成献给革命圣地延安的一曲心灵之歌,她倾诉着革命青年的心声,鼓舞着前方战士的杀敌斗志。
《延安颂》的词曲作者莫耶和郑律成当时是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学生。
1938年一个夏日的下午,延安城里开大会。傍晚散会后,鲁艺的学生出了北城门,爬上半山坡,望着城里出来的一队队抗大的学生,听着他们的歌声和口号,莫耶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当时,音乐系的同学郑律成正站在她的身边,看着莫耶激动的样子,就说:“给我写个歌词吧!”
郑律成的话引发了莫耶孕育已久的激情。庄严雄伟的延安古城,夕阳辉耀着山上的宝塔和清澈的延河水,圆圆的月亮正冉冉升起。她急急抽出笔,把满腔的激情倾泻在小本子上。写好了歌词,莫耶又写上题目《歌颂延安》,交给了郑律成。郑律成很快就把曲子谱好了。
几天后,在城里举行的一次晚会上,第一个节目就是郑律成和唐荣枚的男女声二重唱《歌颂延安》。歌一唱完,参加晚会的毛泽东便带头鼓起了掌。第二天,中央宣传部要走了《歌颂延安》的词曲。又过了几天,鲁艺院部秘书处主任魏克多拿着一张印好的歌曲找到莫耶。她接过一看,就是她写的那首歌,不过题目改成了《延安颂》。莫耶高兴地说:“题目改得好呀!”
从此,《延安颂》的歌声唱响在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又从延安传到全国各地,传到了东南亚。这首壮丽的颂歌,抒情性和战斗性完美地交融在一起,雄健奔放,激情豪迈,成为延安精神的象征。
60年来,《延安颂》以其特殊的艺术魅力感染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唱着它,奔向抗日前线;多少青年在这支歌的鼓舞下,把一腔热血献给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多少新中国青年在它的鼓舞下,把青春和才华化作社会主义的火花。
建国后,《延安颂》又出现在电影《南岛风云》、《峥嵘岁月》、《椰林曲》、《永不消失的电波》及电视连续剧《延安颂》里。1993年6月5日,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将《延安颂》定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并颁发了荣誉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