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音乐,决不仅是一串串单纯的音符,而是一种深蕴着人的精神的文化现象。
●7月7日,重庆市向社会推荐27首革命历史经典歌曲、18首现代经典歌曲。重新传唱经典歌曲,彰显主流文化魅力,对踏上新征程的重庆来说,有着情感铺垫与精神重塑的作用。正如孔子所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任何一个民族,都应在坚持文化艺术多元化的同时,保持对传统的尊重与延续,这是一个民族得以凝聚的内核。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政府部门的推动,重庆的做法值得提倡。
对重庆来说,重新传唱经典歌曲,彰显主流文化魅力,有着情感铺垫与精神重塑的作用。
7月7日,重庆公布了本土版“红歌”经典推荐曲目,27首革命历史经典歌曲、18首改革开放后的现代经典歌曲入选。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教委联名向全市人民推荐“红歌”,其中深意令人回味。
“绝非唱歌这么简单,借‘红歌’振奋、凝聚人心,提气提神,才是深层意图。”西南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张友刚教授说,重新传唱经典歌曲,彰显主流文化魅力,对准备踏上新征程的重庆来说,有着情感铺垫与精神重塑的作用。
流行的强势与老歌的执著
44岁的庹永泽任教于南坪中学,拥有20多年的中学音乐教学经历,他感觉“音乐课越来越难教”。上世纪80年代,学生们“很单纯,教什么歌就唱什么歌。”90年代,学生喜欢的东西多了,音乐课上“变得调皮,听课不太投入。”如今,庹永泽发现,如果音乐老师水平不够,讲课照本宣科,“学生干脆做作业。”
庹永泽接触的中学生,更多地把学习经典老歌当成一项任务,课堂唱老歌,私下唱流行歌曲。我市某小学曾举办校园歌手“海选”,结果流行歌曲成了主流。参加六年级“海选”的33位选手,歌曲多为:《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不得不爱》、《喜唰唰》,其中一半学生选的是流行情歌。
“经典老歌旋律优美,内容健康,但往往是中老年人、外国人喜欢,年轻人却兴趣不大。”张友刚说,由于对经典老歌的时代背景缺乏了解,年轻人难以产生情感共鸣,更愿意接受流行歌曲。
对此,人民小学校长、音乐特级教师丁继泉认为,流行歌曲是现代人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有其可取之处,“但题材狭窄,内容多是表现爱情或个人情感,人生观尚未形成的青少年,仅接受这一种音乐,未来成长将受到局限。”
张友刚也表示,当前,从影视作品到网络,流行音乐占据着主导位置,会影响青少年过多沉溺于自我,缺乏进取昂扬的精神。
而对革命历史经典歌曲有着深刻体会的中老年人,则更喜欢经典歌曲。每天,枇杷山公园都聚集上百的中老年人,合唱革命歌曲、民歌。姜凤祥就是其中之一。2005年,他发起成立民乐队,吸引了43位老人参加。每天清晨,他们雷打不动地开展活动,自弹自唱《歌唱祖国》、《绣红旗》。“每首歌背后都有一段历史,一段记忆,唱歌能唱出个精气神。”姜凤祥说,“流行歌曲唱得咿咿呀呀的,我听不懂。可我们喜欢的老歌,年轻人又嫌过时,好歌怎么会过时呢?”
重唱“红歌”的时代内涵
“经典老歌并未过时,流行文化过于嘈杂,减弱了经典歌曲的影响力。”人民小学校长丁继泉说,改革开放前,中国人的娱乐生活形式单一,学习音乐的主渠道是学校音乐课,经典歌曲很容易传唱;而今,广播、电视、影视作品、网络提供着海量的流行音乐作品,单靠一两个合唱团,每年搞一两场合唱演出,改变不了流行歌曲占主导的现状。“接触优秀作品的机会少了,人们就会产生‘过时’的错觉。”
庹永泽也认为,“经典歌曲有着很强的生命力。”2005年,庹永泽接管南坪中学合唱团,教唱《唱红军》、《鼓浪屿之歌》等。“不了解经典歌曲时,一些学生说过时了,后来发现旋律优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