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的花海充满着朝气蓬勃的力量,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激励青年人努力进取开拓创新。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如同一支鼓舞所有青年斗志的英雄赞歌,让一点一滴象征着青年人无尽希望的热量汇聚到一起,化做花海里冉冉升起的一轮火红的太阳!
1987年2月10日,团中央向全国各地发出“关于征集团歌的通知”。要求应征的团歌“能够体现共青团为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奋发进取,建功立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和力量,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优秀青年的精神风貌”。
当时,刚从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文学系毕业返回歌舞团的胡宏伟,虽然已34岁,看到征集《团歌》的启事仍热血沸腾。此前,他曾因创作《长江之歌》名声大振,正处于创作激情之中。说干就干,他一口气拿出了五六个方案,但都不满意。
1987年5月的一天,苦苦伏案创作歌词的胡宏伟脑海中突然浮现起五月里鲜花盛开、生机盎然的天安门广场,他似乎同时看到胸怀远大理想、浑身充满朝气的青年一代,用青春拥抱时代,用生命点燃未来的博大胸怀……就在不经意之间,灵感来了。
几天后,胡宏伟将《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的歌词寄到《中国青年报》。1987年10月13日,该报刊登了10首从全国5300首应征歌曲中选出的团歌候选作品,胡宏伟的词排在第一位。
“5月是鲜花盛开的季节,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年12个月份,5月就是青春的季节,我联想到身穿色彩斑斓服装的全国各族青年在满是鲜花的天安门广场上欢聚一堂、载歌载舞,远远望去就像花的海洋充满了生机,蓬勃壮丽,象征着青年人拥抱着这个时代、拥抱着未来。于是‘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第一句歌词想出来了。”胡宏伟回忆当初的创作思维时这样说到。
“这首歌词本身已确定了它是一首朝气蓬勃的战歌,所以它既要有火一样的炽热,更要有青春的活力,要用严肃庄重的格调体现历史的厚重。”团歌的作曲者雷雨声曾这样说。因此他在作曲时,通过音域的调节和调试的转换体现出厚重历史的回顾、祖国母亲的关怀、青年团员满怀信心开拓未来这一系列情感线索,和歌词所表达的青春洋溢、温暖灿烂的主题交相辉映、融为一体。
于是,这首汇聚了两位作者心血与激情的歌曲一经发表就势不可挡。1993年5月,《光荣啊,中国共青团》被确定为代团歌;在2003年7月召开的共青团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正式定为团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