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首气势豪迈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麻扶摇词,周巍峙曲)曾鼓舞志愿军将士前赴后继,鏖战疆场,夺取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胜利,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某炮兵1师26团开赴鸭绿江边集结待命。为激发官兵的参战热情,5连召开表决心大会。会上有好几个班的决心书上都写到“保卫和平,保卫祖国,就是保卫家乡”。一些原本想回家结婚的战士纷纷表示“胜利后再结婚”,有些刚结婚就参军的战士也表达了“援朝胜利再探家”的决心。全连群情激奋,斗志昂扬,“打败美国野心狼”的战斗口号不时在会场上空回荡。
指导员麻扶摇为战士的这种博大胸怀和昂扬斗志所震撼,他连夜趴在被窝里赶写了这样一首诗:“雄赳赳,气昂昂,横渡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的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以抒发内心激情。
起初,这首诗作为誓词的前言抄在连队黑板报上,又在营、团召开的誓师大会上进行了宣读,后被团《群力报》和师《骨干报》发现,刊登在显要位置上,此诗便不胫而走,在志愿军中流传开来。连队的一位文化教员又为它谱上了曲,开始在全连教唱,取名为《抗美援朝歌》。麻扶摇所在连队正是高唱这首战歌,跨过鸭绿江走上了朝鲜战场。
1950年11月,新华社战地记者陈伯坚在前线采访时发现了这首诗,满腔热情地给予了肯定,并建议把“横渡”改为“跨过”,以表现英雄气概,把“中华”改为“中国”,以增强读音脆度。在他撰写的战地通讯《记中国人民志愿军几位战士的谈话》中首次引用了此诗,并排在标题的前面,发表在1950年11月26日的《人民日报》第一版上。
时任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的周巍峙从《人民日报》上看到了这首在战地通讯上的誓词,深为歌词的精神气势所感动,灵感勃发,仅用半个小时就谱好曲,在《人民日报》发表后迅速在全国和朝鲜战场广为传唱,极大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战斗热情。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节奏铿锵有力,旋律高亢激越,饱含战斗激情,洋溢虎虎军威,有着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1951年4月1日,《人民日报》再次刊发这首歌;在同年“五一”群众游行时,《国歌》和这首歌曲同时被确定为游行演唱歌曲;1954年,该歌获全国群众歌曲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