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新集(今新县城)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它经历了创建与统一、巩固与发展、坚持与保卫等阶段,一直到迎来全国革命的胜利。它鲜明的特点是红旗不倒,革命火种不灭。
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先后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主力红军。鼎盛时期,以大别山为中心,东望安庆,西扼京汉,北临淮河,南濒长江,根据地发展到26个县,人口发展到350万,主力红军发展到45000余人。在血与火的斗争中,苏区共走出了349位将军,留下了董必武、徐向前、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动人诗篇,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朽的贡献。1985年国家投资在新县兴建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
走近博物馆,抬头仰望,气势恢弘的徽式大门上,前国家主席李先念为该馆题写的馆名“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12个金字闪闪发光。
全馆座落于红城东侧的英雄山和凤凰山之间,占地面积3公顷,建筑面积3380平方米。中式建筑庄重典雅、金碧辉煌,与苍松翠柏深处的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隔河相望,交相辉映。
2001—2002年,县委、县政府投资800万元对博物馆进行全面的整修、改造和扩建,新建了徽式大门和英雄广场,更新了内部陈列。2001年6月,中宣部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馆内分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按7个展厅布展。
一、基本陈列——风云大别山
(一)奋起斗争,鄂豫皖苏区初步形成
20世纪20年代,我县青年学生吴焕先、王志仁、桂步蟾等在武汉求学,接受了董必武、陈潭秋等人的革命思想。1926年秋,吴焕先回到家乡,在四角曹门村黄泥塝一棵大松树下建立了新县第一个党小组;同年秋末,吴焕先、王志仁、桂步蟾、杨乐羊等在箭厂河四角曹门、柴山保王湾、泗店王楼和千斤杨高山等地建立了新县第一批农民协会。同年冬,吴焕先在箭厂河乡办起了鄂豫皖边区第一支农民武装──三堂革命红学。后来,逐渐发展壮大,成为黄麻起义的骨干力量,也是红四方面军的基础。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叛变革命。为反击反革命的白色恐怖,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鄱阳街139号召开紧急会议,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会后,中共鄂东特委在黄安、麻城等县传达和贯彻“八七”会议精神,准备武装暴动。
同年11月13日,黄麻起义爆发,一举攻克了黄安县城,成立了黄安县农民政府,建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
黄麻暴动失利后,1928年6月,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领导人和地方党组领导人在陈店清水塘召开会议,决定开辟柴山保根据地,在长江北岸首先树起了武装割据的旗帜。
1929年5月6日,中共商罗麻特别区委领导了商南起义,开辟了豫东南革命根据地。
1929年11月20日,鄂豫边第一次党代会在陈店胡子石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鄂豫边特委,徐朋人任特委书记,统一了鄂豫边区党的领导。
1929年12月27日,鄂豫边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在陈店细吴家召开,选举产生了鄂豫边革命委员会,曹学楷当选为主席。
中共鄂豫边特委和革命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鄂豫边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1929年5月至1930年4月,中共六安中心县委领导了六霍起义,开辟了皖西革命根据地。
为了统一鄂豫边、豫东南、皖西北根据地党和红军的领导,1930年3月20日,根据中央指示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