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新县城内首府路27号。1931年2月,红四军第十师三十团在团长王树声的指挥下攻克新集。新集解放后,根据地党、政、军等机关相继迁入新集。1931年5月12日,鄂豫皖边区党组织在新集召开代表大会,根据中央的指示选举产生了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分局直隶于中央政治局,其职权代表中央而高于省委。分局委员共11人,其中中央指定8人,即张国焘、陈昌浩、沈泽民、曾中生、邝继勋、舒传贤、方英、柯庆施(未到任);补选3人,即郭述申、高敬亭、周纯全。候补分局委员有甘元景等15人。分局既是中央代表机关,同时又是鄂豫皖地区党组织的最高领导机构。为便于开展日常工作,遂根据《中央关于鄂豫皖省委的决议》,又组成了鄂豫皖省委,书记沈泽民,组织部长高敬亭(高因时任光山县委书记,暂由周纯全代理),宣传部长成仿吾。省委常委还有郑位三、汪友清(女)、耿显义等7人。由高敬亭任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不久,彭杨军政学校、航空局、银行等机构相继在新集成立,新集成为鄂豫皖根据地的首府。分局、省委成立后,在其领导下,鄂豫皖人民在军事斗争中取得节节胜利,粉碎了国民党政府的“围剿”,取得了商潢、潢光、苏家埠、黄安战役的胜利,消灭敌人40多个团,6万余人。同时苏区的政权建设、经济文化建设和土地革命运动也广泛开展起来,开创了鄂豫皖根据地的极盛局面,红军正规部队发展到4.5万人,根据地面积达到4万多平方公里,拥有人口350万,建立了26个县市革命政权,成为仅次于中央根据地的全国第二大根据地,并拥有我党我军第一个航空局和第一架飞机列宁号飞机。当时不足10万人的新县,有5.5万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孕育了许世友、郑维山等43位共和国将军,成为全国著名的将军县。
正当鄂豫皖革命形势大发展的时期,中央分局书记张国焘大肆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战略方针,提出“革命首先在一省或数省取得胜利”和“国民党偏师”说。同时由于受共产国际的影响,张国焘相继在红军和地方党组织中实行残酷的“肃反”政策,大批红军指战员和党组织负责人被冠以“第三党”、“改组派”、“AB团”的罪名遭到杀害。1932年夏,蒋介石亲自担任“鄂豫皖”三省“剿共”总司令,调集20多个师(其中7个嫡系师)30余万人对鄂豫皖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第四次“围剿”。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红四方面军虽然英勇作战,消灭了敌人大量的有生力量,但由于敌强我弱,加之指挥失误,终于失利,1932年9月9日,新集沦陷,鄂豫皖分局机关随红四方面军撤离,西征川陕边,鄂豫皖省委留下坚持战斗。
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省委旧址坐东向西,面临首府路,后至生产街,共有楼棚式砖木结构用房50间,前后5排,每排7间,清末民居式建筑风格,原为新集刘姓大地主宅院。旧址东西长90米,南北宽22米,总面积1980平方米。新县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分局和省委旧址进行了修复。1979年,新县人民政府将旧址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将原在旧址内的单位和住户全部迁出,确定为县文管会办公地点,并且对外开放。1980年,徐向前元帅题写了旧址名称。旧址现存有大量文物(实物、文献)和图片。1979年以来,县政府先后投资80多万元对旧址进行恢复性整修。旧址为五进院落,以中间走廊相连,一进院左右各一天井院,左侧为郭述申和陈昌浩的办公室和住室,右侧为沈泽民和成仿吾办公室和住室;二进布局和一进相同,左侧为机要文印室,右侧为接待室;三进为走廊尽头的会议室,现为旧址主展室;四进为一大天井院,当时是妇女部办公室;五进为一大院,左侧一排是营房,右侧是机关伙房,最后一排为警卫营房。整个布局既集中又相对独立,错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