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宾阳县大桥镇大程村程思远故居开放,故居陈列馆也同时开馆,以此纪念程思远百年诞辰,缅怀这位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的传奇一生。精心布置的故居和陈列馆,让参观者对程老先生的生平感受深刻。
8日上午,平时安静的大程村热闹起来,村里彩旗飘扬,锣鼓声声,行人车辆不断往程思远故居聚拢。
“宾阳之子”程思远,1908年出生于大程村。在这块热土上生活了18年后,于1926年投笔从戎,参加国民革命军,自此开始了他的传奇历程。他曾长期担任李宗仁、白崇禧的秘书,新中国成立后,他肩负使命,成功促成李宗仁归国,而他自己则成为著名的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和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归国后,他曾担任政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2005年7月28日在北京逝世。
2008年4月1日,宾阳县正式启动了程思远故居及故居陈列馆修缮建设项目。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修葺后的故居,仍保留了典型的中国南方农舍风格。故居分为上下两厅,中间设有天井,将两厅分开。天井两旁有厨房饭厅和农具间以及磨房。四间房屋分居上下两厅两旁,程思远的房间就在上厅左边。房间青砖铺地,一盏油灯、一个木箱摆放在木质床头,显得十分简朴。而故居墙壁上的照片和文字,则浓缩了程思远的生平事迹,真实再现了他追求光明和真理的足迹。
新建的陈列馆展出了大量文字、图片和实物。按照时间推移,分6个部分,展示了程思远各个历史时期的生活、工作图片,还特别辟出一间房,复原了他在北京的办公场景。
程治平(右)与大程村亲人拉家常。
相关新闻
程思远故居开放仪式上,程思远之子程治平深情回忆父亲的谆谆教诲
不管身在哪里,都要心系家乡
12月8日,程思远之子程治平从香港回到故乡大程村,受到父老乡亲的热烈欢迎。在故居参观时,他深情回忆起父亲程思远对他的教诲,并重点谈到父亲对家乡教育的重视和支持。他还表示,今后要尽力支持家乡教育。
“这是弟弟,这个是我,当时大概只有五六岁,拍摄时间应该是1957年或1958年。”8日上午,程治平指着一幅照片说。记者注意到,自从来到大程村,踏上父亲曾经生活过的这片故土,他便有种兴致勃勃的感觉。看到墙壁上挂着的一幅幅照片,他忍不住停下来多看两眼,这里的一切,都激起了他浓厚的兴趣,勾起了他对父亲的缅怀之情。
“相信故居能给家乡父老留下美好的回忆,能成为让青年一代受到启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程治平说,“父亲虽然离开我们一段时间了,但感觉他仍时刻与我们在一起。”程治平说,看着这些照片,他不禁回忆起父亲的一些往事:父亲一直关心孩子们的成长,尽量从各方面为他们创造好的条件;等孩子们长大了,又不断教育他们要为建设国家出力。
“父亲一生最关心和重视的是教育。”程治平说,他父亲之所以能走出农家为国为民尽力,首要条件是努力学习,掌握了文化知识。“他认为,教育能启迪人的心灵,提高人的能力,因此他一贯全力重视和支持教育。”程治平回忆,父亲在任何一个场合,都不断说到教育的重要性,并全力支持家乡教育。
在程思远故居陈列馆里,有一封程思远老先生写给宾阳县委书记施汉飞的信,提到“想为家乡做点事”,于是有了后来建设大程村思远育才学校的决定。施汉飞回忆道:“程老先后6次回到家乡视察工作。老人家还多次给我写亲笔信,商量办校事宜。2001年2月,他拿出30万元稿费为大程村兴建学校,并勉励县领导要科教兴县,搞好宾阳的发展,为子孙后代造福。”2001年11月,93岁高龄的程老最后一次返乡,当乡亲们对他捐款建校表示感谢时,他说:“我应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