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居摆设着容庚塑像。
莞城旨亭街8巷2、4、6号,是连在一起的三进“三间两廊”清代民居,看似普通,里面却走出了一代考古和古文大师——容庚。
本月20日,这三间小屋将热闹非凡。经过对其原貌复原,这里将作为容庚故居纪念馆重新开门迎客,成为反映东莞历史的标志性建筑。纪念馆里将展出49件容庚的书画及生活用品,全部展品都是容庚子女的私人收藏,十分珍贵。不过由于故居比较潮湿,出于对文物保护的考虑,在此展出的都是复制品,容庚书画及生活用具真品将同步在莞城美术馆展出。
旨亭街8巷是容庚出生之处
这一座岭南风格传统式样普通民居建筑占地面积达200余平方米,分前、中、后三进布置,每进都是一个独立的三间两廊式单元,两廊之间是一个小天井,天井后面正厅居中,两房居侧,由于天井稍低,厅和房间不至于太潮湿。“四水归堂”正是清末东莞民居的典型特征。
据介绍,当年容庚的父亲在清光绪年间从他人手中购置了这处房产,容庚和他的弟妹们都是在这座房屋里出生。直到13岁,容庚一直生活在这间普通的东莞民宅之中,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
《金文编》让容庚闻名国内外
容庚6岁到小学念书,13岁才离开家。据介绍,1921年容庚和容肇祖两兄弟在东莞中学教书时,与他人一起提倡男女可读书,但后来失败了。一气之下他们辞职北上,去燕京大学读书。
容肇祖当时考上了燕京大学,容庚跟着弟弟“蹭课”,有一天上课的时候,校长突然跑到教室说:“哪个是容庚?容庚出来!”容庚以为这次肯定会被赶走了。谁知道,校长是让容庚直接读研究生。
据悉,当时北大的研究生只有几个。校长知道容庚以前曾跟邓尔雅抄金文,在东莞中学也曾教过书法,能看懂金文。当时能看懂金文的人极少。容庚在北京,有了更多的资源,收集各种青铜器,名气很大。其《金文编》更是让他闻名国内外。
1952年12月初,容庚全家搬离祖屋,去广州生活。有资料记载,他和其弟容肇祖“因急需用钱,父母及兄弟议允将三间祖屋分别卖给姓罗和姓卓的两家人”。正在容庚故居指导修复工作的东莞市文广新局的退休干部张铁文回忆说,“房子卖得很便宜,4号、6号两间屋子一共只卖了200元,2号卖了120元,而当时旁边振华路上一间房都可以卖到150元的价钱。”
特地重塑“青年容庚”
1990年,这几间曾经湮灭在历史的风霜中的房屋才又重新引起人们的注意。东莞市人民政府在当年2月1日公布,容庚故居为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并由东莞市博物馆写报告,申请由政府将容庚故居的三间房屋一齐征收。
“容庚故居的第一期重修是2003年竣工的。”莞城文化服务中心的负责人王柏全介绍说。据悉,容庚故居整体修复的土建工作一直进行到去年的5月份。而作为容庚故居纪念馆的所在地,展览的筹备工作也在去年7月开始。
据介绍,将在容庚故居陈列馆展出的书籍、字画、证件等物总共有49件,其中包括容庚出版的著作《金文编》、用过的端砚等等,但是在故居展出的这一切都是复制品。“由于地势低,故居里很潮湿,每年雨季还会有水浸,对文物的保护是不利的。”王柏全解释说。而容庚字画等真品都将保存在莞城美术馆,并在容庚书画作品和藏品展上展出。
王柏全特别提到将放置在陈列馆进门处的容庚青铜头像。据介绍,为重塑“青年容庚”,容庚的子女们提供了100多张父亲各个时期的照片,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博导李汉仪教授从中挑出了一张容庚27岁时到北京读研时的照片,作为雕塑的模板。
独家连线容璞
(容庚的五女儿)
广州日报:您父亲离开家乡多年,他的家乡情结重吗?
容璞: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以前东莞中学每年的校庆,他是一定要回来的,东莞有什么活动叫他他都会参加,不论自己多忙。
广州日报:作为儿女,您对父亲故居的修复有什么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