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馆占地面积5984.7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馆内设有固定陈列《客家人》主题展览,以“客从何来”、“客家风情”、“地标围屋”、“人文秀区”、“客家腾飞”五部分展陈客家渊源、客家风俗、客家民居、客家文化、客家精神等内容,向世人传播、展示客家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规划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由梅州市筹资1.2亿元建设的广东客家博物馆,从2005年年底动工建设至今,经过建设者们22个月紧张施工,目前主体工程和室内外装饰工程已基本完成,正进入展馆展品布展的最后冲刺阶段,计划于2008年元旦正式对外开放。
据了解,地处梅城江南客家公园的广东客家博物馆是我省第一个客家博物馆,按国家级博物馆标准设计和建设,布展中既兼顾了梅州“世界客都”的地位,还突出了“大客家”的意识。建成开放后,将成为全世界客家人了解客家历史、继承客家精神和弘扬客家文化的珍贵平台。
记者进入尚在紧张布展中的广东客家博物馆,率先领略了客家博物馆的恢弘气势和上千件从全国客家地区征集来的珍贵客家文物风采。
广东省第一个客家博物馆
据介绍,广东客家博物馆主馆建筑面积达9000多平方米,展厅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加上主馆东西两座面积分别为上千平方米的客家古民居改建的《梅州将军馆》和《梅州大学校长馆》,组成了我省第一个客家博物馆。
记者在正门序幕厅看到,接近两层楼高的“涯是客家人”的“涯”字和天花板上三层客家围龙屋瓦面造型气势磅礴撼人心灵。二楼4000平方米展馆细分为5个展厅,分别以“客从何来”、“客家风采”、“地标围屋”、“人文秀区”、“客家腾飞”为主题,采用上万件图表、文献、图片、实物、模型及客家文物再现了历史上中原汉民系客家人5次大迁徙和艰辛创业的历史。
客家经典建筑摆进展馆
客家民居是中国五大民居之一,客家人创造的圆形土楼、四方土楼和围龙屋堪称客家民居的代表之作。
记者在“地标围屋”展厅看到,从老民居中拆下、重达数千斤的木梁架被摆进了展厅,与客家人建房用石灰、黄泥、糯米饭夯成的三合土墙实物相映成趣;而作为梅州古民居的经典、大埔县的“泰安楼”的门楼则被原汁原味复制在展厅外墙;由兴宁乡村建筑师制作的巨大的三围围龙屋模型,也摆上了展厅。
客家骄子成人文秀区主角
南宋以来,客家民系崇文尚武爱家报国,特别是在思想、文学艺术和教育等方面作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遗产,至今仍是客家发展的底蕴和精神动力。
记者在“人文秀区”展厅看到,真人大小的泥塑模型,真实地再现了古代客家学子在学堂求学的情景;展厅还陈列了张弼士、胡文虎、姚德胜、李惠堂等人的相片和事迹,展现客家人的风范。
而作为客家英才,文天祥、袁崇焕、宋湘、丁日昌、黄遵宪、丘逢甲、孙中山、廖仲恺、朱德、叶挺、叶剑英、谢晋元、罗香林等人的图片和事迹则成了“人文秀区”展厅的主角。
客家人五次大迁徙
第一次大迁徙
西晋末年,由于统治阶级的腐败,民族矛盾的尖锐化引起永康元年的“八王之乱”,继之又在永嘉年间(即公元307~313年)爆发了各地人民反对晋王朝的战争。
不堪奴役的汉人大举南迁,他们由中原经河南南阳,进入襄樊沿汉水入长江迁向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一带:朝东则由九江到鄱阳湖,或顺赣江进入赣南山区。其前锋已抵达今之梅州大埔。
第二次大迁徙
唐朝“安史之乱”后,战乱所及唯有赣东南,西南和粤东北“比较堪称乐土”,于是各省客家先民的大部分,由江州溯赣江而上,来到今天的赣南、闽西、粤东北的三角地带定居。这次南迁,延续到唐后的五代时期,历时9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