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纵队于1月3日出发,毛泽东则率领第二纵队断后,阻击从龙岩方向来的敌人。
1930年1月5日,在圆满完成阻敌任务后,经过深思熟虑的毛泽东在协成店一间简陋的房间里,给林彪写了一封近万言的回信。在经过礼节性的问候之后,毛泽东针对林彪的悲观思想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有力的批判,认为林彪的这种思想“缺乏建立政权的深刻观念”,明确指出“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毛泽东在信中特别强调坚持农村革命斗争的重要的意义,认为只有坚持农村革命斗争,“才能促进革命的高潮”。
这些论述,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所倡导的“工农武装割”的思想,实际上就是要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立足农村开展游击战争,深入土地革命,建立并巩固农村红色政权,从而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实现民主革命的最终目标。
虽然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高潮不可能迅速到来,但他坚信中国革命的高潮必将到来,现今的“星星之火”,即将成燎原之势。因此,在信的最后,毛泽东满怀信心地宣称:“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 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遥看东方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这封信最初以《时局的估量与红军行动问题》为题印发给红四军广大干部士兵阅读、学习,后来有些地方刊印时也以《毛泽东同志给林彪同志的一封信》为题。1948年,林彪向中央和毛泽东提出建议,希望公开刊行这封信时不要提他的姓名,毛泽东同意了这个意见。解放后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一版时,这封信改题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名批评林彪的地方也作了删改。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形成的标志。
2005年5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协成店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文昌阁位于上杭县蛟洋乡蛟洋村,建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至乾隆十九年(1754年),前后历时13年。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在文昌阁左侧建造天后宫和镇龙桥;光绪十六年(1890年),又在文昌阁右侧建造五谷殿。天后宫、五谷殿与文昌阁相连相通。文昌阁座西朝东,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占地总面积1500平方米。
文昌阁为宝塔式楼阁建筑,外观6层,内实4层,通高21.33米。飞檐翘角,古朴庄重。一、二层为四角方形,三层以上为八角形,攒尖顶,穿斗木构架,葫芦刹。一层祀孔子神位,二层祀文昌帝君神位,三层祀魁斗星君神位。供奉这些神位,据说是能使蛟洋文运亨通。因此,文昌阁建成后,成了文人聚会之所。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全乡的文人绅士都集中于此“称觞祝遐”、“讲论阴骘”,“以为省身克己之助”。顶层为非上人层,采用悬臂梁式构架,一根悬柱支撑至顶,极具建筑特色。文昌阁阁门为青石方柱,额顶横刻楷书“凤起蛟腾”四字。正面是一道围墙,围墙大门有一幅对联:“蛟得雨云洋远拓,文光牛斗阁长辉”,暗含“蛟洋文昌阁”之意;其它三面为围屋。
天后宫为单层五凤楼宫殿式建筑,由一进、前后两厅、一天井、左右两厢房和右侧横屋组成。后厅为正殿,正殿屋檐斗拱精致美观。
五谷殿为单层歇山式建筑,由一进、前后两厅、一天井和左右两厢房组成。
辛亥革命废除科举制度后,1918年,文昌阁二楼办起了广智学校。大革命失败以后,共产党员邓子恢等人便利用广智学校作掩护,从事革命活动。
1929年5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红四军第二次入闽, 所向披靡,至6月下旬,初步建立了以龙岩、永定、上
|